FAN, QUAN | 范权

博士待完成

Fan, Quan
Aug 27, 2020

经过近一个月的折腾、迷茫、焦虑之后,终于确定了一条路、一种生活、一种未来。讽刺的是,这就是我原来试图逃离的个选项。

先说一下背景。我在 UCR CSE 读博士,即将进入第三年,高性能计算方向,主攻图计算系统。因为经费的原因我挂了双导师,一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两个导师都很强,人也很 nice,有很多顶级文章,在业内也都有些名气,尤其是印度老师去年已经退休但还在主持一些研究工作,是 HPCA 的创始人之一。然而这么好的导师资源我没有好好珍惜,过去的两年我没有全身心投入科研,直到今年八月份发现时间已经来不及过 Qualifying Exam 了,跟印度老师说了一下这个情况,老师说你已经不可能了,再见吧。之后我便开始和各种人聊,试图找到当时情况的最优解,发现还是原来这条路是最好的……所以又跟老师求情,最后老师开恩把我捞了回去。也就是说,现在我会尽最大努力踏踏实实地把这个博士学位拿到手。

那么这之前两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这就得先说说我为什么要来读博士。

嘛,其实我来读博士的动机蛮不纯洁的,我虽然喜欢研究新鲜玩意儿,但讨厌科研界的虚伪;虽然喜欢技术,却一直憧憬着当个商人。想来读博士要是简单一点说的话就是为了以后有一个更高一点的起跑线,能让我在工业界(公司)找一个偏研究的岗位,能拿到稍微高一点的薪酬,比程序员轻松一些的工作压力等等。我在清华的两个师兄都走的这条路而且确实结果还不错,这也“坚定”了我读博士的想法。所以,我来读博士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喜欢科研,或者想从事研究工作,而是为了钱、地位、和晋升机会等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例如体验美国生活,想毕业后在美国找份工作体验一下赚美金的快感等等非主流的因素。当然,不纯洁的动机和不够足的兴趣和毅力成为了一颗 定时炸弹

然而 博士的日常科研工作相当地枯燥而且缺乏正反馈,无论是前期调研,中期实现,后期成文。前期调研的时候每天都在读论文和思考,试图从多如繁星的别人的课题当中获得一点点的启发,开出来一点点的脑洞,并且希望这个脑洞还没有被别人填上。现实确实残酷,我们想到的大部分想法都不太好实现,或者已经被别人发表。每天都在这种希望的生成和破灭当中度过,尤其是读了很多文章都没发现重合,希望越来越大,突然看到一篇文章正中下怀,那种失望和绝望在一起的心情真的很让人难受。就算找到了一个课题可以做,老师也同意了。那么大概率也会在过程中发现这个课题比自己想象的要难上许多,很多技术不懂,甚至很多方法不可行。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改变设计方案,更换课题方向,甚至放弃所有的工作重新找新的课题。无论选择哪种方案,都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大多白费(不要用积累了经验种种来安慰自己)。另一方面,就算实现了也无法确保你的方案就比别人的方案要好,如果不好又是另一个悲惨的故事了。假如一切顺利,后面写文章也大有讲究,十页双栏上万个单词的文章可能要来来回回写个好几遍,被很多人提出很多你觉得莫名其妙的“意见”,自己的导师也可能像是设计师眼中的甲方一样,左看右看就是不顺眼,尤其是我们这种老大不小才来留学的,语言本身就是个难关。最后投稿之后,审稿人也会百般挑剔,我们只能祈祷遇上一个看对眼的审稿人。

甚至!如果你的科研课题找的很好,而且设计方案实现出来之后很有效,能提升性能好几倍,也会以“效果太好而不真实”的理由拒稿!跟我同组的同学以及另外一位年轻老师自己的论文都正在经历这种情况。

学术圈讲道理讲科学?呵呵。尤其是对于我这种结果导向的人来说,这个过程注定会非常痛苦。

令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是,我来了美国之后就一直在 不务正业……2018 年刚来美国的时候我还在服务于柚子木字幕组的某一个时轴组担任组长的职务,同年 11 月加入了 VCB-Studio(一个动漫压制组)。2019 年 1 月初被选中进入 VCB-Studio 技术总监培训班,学习一系列视频后处理和编码方面的知识(很硬核),4 月下旬字幕组这边也接手了一个荒废很久的游戏分频道的全权运营工作,真正体验了一把运营字幕组和自媒体的艰辛。再加上日常上课做作业、看视频、玩游戏消耗的时间,我几乎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再分配给科研了。

当然我和老师都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科研进度缓慢。在 2019 年 10 月份,我正式开始退出字幕组的过程,并于同年 12 月 27 号完成交接,宣布退出字幕组。VCB-Studio 那边实际上我一直都没有主动要过任务,又因为消耗的时间真的很少,所以暂时没管它。甚至现在我依然算是 VCB 的一员。然而今年一月份,在我退出字幕组之后,确实发现操心的事情少了许多,业余时间也腾出来了。然而我搞科研的热情并没有恢复,成果虽然比之前多了一些但是远远不够。一月份到三月份我还有课,疫情在美国还没有爆发,一周有四天都要去学校,所以一切都还算按部就班。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来美国之后效率最高的了,我甚至在二月份开始了每天看书的日常,而且报了个沪江网校的日语班开始学日语。老师也说“你终于开始有点成果了”。

好景不长,三月底学期结束,开始了漫长的居家生活,业余时间突然充足,生活环境惬意舒适,这一切并没有转化成更高的工作效率,而是又给自己找了一堆不务正业的活计。有一个原因就是科研方面遇上了一个难以处理的技术问题,导致一想到科研工作就发怵。在疫情期间,我开始疯狂看视频、看动漫、追剧、玩游戏的“休闲”生活。突然在 4 月 22 号,本科的老同学来找我去给他的公司帮忙,后来又去了另外一家同学的公司帮忙。因为每周有组会,所以要保证一定的工作量才行,这意味着业余时间又被新的事情占据了。而且中间还有几段时间沉迷游戏,比如《最终幻想 7 重制版》,《对马岛之魂》等等这种首发就买了然后爆肝两周通关的,这消耗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并无一例外地都会挤占本来计划干正事儿的时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八月初矛盾爆发。

后来发现,其实我心里的状态在一点点改变

很多人跟我说我去同学的公司帮忙有点不太妥当,本来自己的科研压力就够大的了还给自己找那些带来新压力的事情。各位看官可能也发现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就算是没有他们来找我我也会给自己找一堆不务正业的事儿,比如去学音乐等等,无穷无尽。更何况,我发现我在公司里的工作很开心,我工作几个小时就能看到这几个小时的成果,按照我的能力几天就可以做出一点实质性的贡献。这些正向反馈让我很享受,每周组会都能多少汇报出来自己做了什么,而在和导师开会汇报科研进度的时候大部分情况都是要绞尽脑汁编出一个看起来还可以的报告。我发现了这个反差,我逐渐动摇了,我开始问自己是不是心底里并不想读博士,而是想去公司里工作。我一直认为学术圈的水很深很浑,教授都是衣冠禽兽,并不比职场或者商场干净多少。到这个阶段我觉得更好的学校或许是社会而不是大学。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有点厌恶上学了,我从 1999 年上小学到现在已经呆在学校二十年了,早就 读腻了。我一直自认为我不是一个好学的孩子,只是我的成绩恰好不是很差而已。而且因为与我同龄的同学们都已经进入了一个舒适区,工作稳定而且大部分人都多少得到了晋升,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结婚或者有稳定的另一半,甚至有些人有了孩子,完全进入了人生新阶段。而我,我觉得每分每秒都在落后于他们,我把这种情绪当做新的 peer pressure。其实这些心思几年前就有了,互相共鸣,内心越来越动摇……这不就是那颗定时炸弹吗,爆炸的那一刻早晚会来。

在八月初老师弃疗之后,我甚至有点期待开始社畜的生活。跟中国导师以及其他一堆朋友/同学聊了之后,决定还是先争取一下继续留在学校的机会,因为我在 9 月份毕业时间上会很尴尬,如果我无法在 2021 年初找到工作并且入职的话我可能要被迫离开美国。听从中国导师的建议,我决定换一个导师试试。我联系了三个导师态度都不乐观,我却没有什么不高兴,觉得能专心准备找工作也是一个很棒的选择。但同时,我也了解到博士和硕士找工作的不同点,博士确实可以从事一些更高层的研究、设计甚至管理方面的工作,硕士只能苦苦刷题在千千万万的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而且我在四月份的时候经过同学介绍和阿里巴巴达摩院的人有一次聊天的机会,聊得非常开心,我们的专业方向完全匹配,相见恨晚,我也很希望能够有一天去他们的小组工作。显然,博士学位和优秀的论文是必备条件。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如果要追求长远利益,拿到博士学位才是正解

综上,最后还是决定争取一切能继续读博士的机会。很幸运,我厚着脸皮给原来的导师发了两封邮件求情,印度导师法外开恩给我一个观察期。代价是我必须要自己支付数千美金的学费(NRT)和未来几个月的生活费。在看到一定成果之后才会考虑恢复 RA。

说真的我并不想换导师,跟着原来的导师我还可以继续在图计算方向做研究,经过两年的熏陶,我已经有些熟悉并且喜欢上这个领域了。这个领域其实很符合我对高性能领域研究的憧憬,甚至可以用到一些大规模的超级计算机。更重要的是,我读博士的动机发生了质的改变:现在我真心想在图计算方面做出一点贡献,多积累性能优化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且以后能把我的知识带到企业界中去,用性能换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经济效益,甚至有可能贡献于祖国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的建造。

这就是过去两年的心路历程。回想一下发现我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呢。

在八月这个纠结期,我心里竟然意外地踏实,我完全不会再想玩游戏,日语也已经无限期暂停,看视频的欲望也没那么强烈了,吃完饭也可以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了。似乎现在才刚找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我真正想追求的,而且找到了如何让这些追求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

这次花了两年的时间学到了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被教育的道理:踏实。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有一天会因为学习问题而被迫结束学业,从没有遇到过如此挫折的情况。如果我果真能在未来的几个月用实际行动证明我自己的话,或许这次的波折是一个好事。我亲身体验了不努力可以有多么的狼狈的后果,体验了两年的失败人生,真的是血的教训,如果能保证未来五十年都能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毫无疑问这是人生中最划算的一笔交易。这应该是我这次学到的最重要的道理了。我也终于理解了那些大科学家的艰辛,能够潜心做好一件事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心态上这次确实慌了,突然结束了稳定的生活,被迫要为自己的饭碗着想,要面对突然黯淡的未来,那种焦虑和恐慌真的是让我影响深刻。越是焦虑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好手头的事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哪怕真的要去找工作,该干嘛干嘛,不要想这么多,或许还能刷更多的题做更充足的准备,找到更好的工作,十年之后不比博士毕业生差多少。这一次,或许我可以把焦虑和恐慌加入恶性情绪名单里了,实在是对人负面影响太大了。(第一批加入名单的是愤怒和仇恨,那是个 long story……)

差不多这就是最近的情况了,年轻人嘛,不吃点教训有时候还真是不信邪。人生如戏,情节不可能总是平平淡淡。这些“大场面”都是我的“精彩时刻”,受益终生。



2020 年 8 月 27 日夜 于美国家中


如果您看不到评论区,请尝试刷新